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姓闲聊 > 百姓聊斋 > 教育转载
如何培养自己的女孩
作者:zbxixi_cn 发表时间:2010/4/9 8:17:40 收藏文章 返回本版 快速返回

第一章 女孩的成长历程——全面了解你的女儿(第1部分)


  引语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女儿优秀、出色,但家长们仅仅有这种意识还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家长们去了解女孩,了解她们的成长需要什么,了解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只有对女孩的成长历程了如指掌,家长们才能给予她们所需要的,才能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女孩。

  一般来讲,女孩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7岁,这是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女孩会呈现出很多女性的优点,如乖巧、听话、善解人意等。但女孩天生的那些个性弱点在她们身上也已初露头脚了,例如,脆弱、懦弱、依赖性强等。因此,家长在这一阶段对女孩的教育,将会影响她们一生。

  第二阶段:8~12岁,这是女孩学习的关键期。此时,女孩表现出极强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她们强烈地渴求吸收新鲜的“养分”。因此,你的女孩是否能够掌握出色的技能,以及获得学习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一阶段你对她的教育。

  第三阶段:13~16岁,女孩进入了青春期。在这一阶段,你对女儿的教育,往往决定着她将来是成为一个暴躁、叛逆的女性,还是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女性。

  一 7岁前,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

  在生活中,常常有女孩的家长对我这样说:“与那些调皮的男孩比起来,女孩好养多了,我们往往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就能把女孩教育好。”

  的确,与男孩相比,女孩有很多优点,例如乖巧听话、干净整洁、善解人意等。而且,在女孩很小的时候,她们的这些优点就已经显现出来。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还常常会听到女孩的家长这样评价女孩:

  她们非常敏感,即使是别人不经意间所说的一句话,都会让她们伤心半天;

  她们很脆弱,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

  她们总是依赖别人,无论做什么事,她们都渴望父母能够帮助她们;

  ……

  是的,由于体内荷尔蒙激素的不同,在很小的时候,男孩和女孩就已经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就拿上面这些家长的评价来说,男孩的家长一般都不会抱怨自己的儿子敏感、脆弱,也不会轻易评价儿子胆小、依赖父母。只有在女孩身上,这些特点才会表现得很明显。事实上,我们不可否认:敏感多疑、感情脆弱、依赖性强……这些都是女性天生的一些弱点。

  一般来说,在7岁之前,女孩这些弱点就已经很明显地表露出来了。一位5岁女孩的家长曾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次,我和丈夫正在讨论一些家庭开支问题,看女儿走过来,我们就停止了讨论,而且换了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因为我们不想让女儿过早地感觉到成人的压力。

  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儿的表情和行为都非常奇怪,她总是坐立不安,而且警惕性很强,总像是在打探什么情报。后来,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女儿才说出了她的心里话。她心事重重地这样问我:“妈妈,那天你和爸爸是不是在说我的坏话?”

  是的,在女孩很小的时候,她们这种敏感的特点就已经很明显地表露出来了。可是,她们为什么会如此敏感呢?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从女孩开始接触她自身之外的世界时,她就把外部世界看作是一个充满“关系”的世界。她用“关系”来衡量一切,来衡量父母对她的爱,来衡量谁有可能成为她的朋友……在上述事例中,因为女儿的出现,父母忽然停止了谈话,女孩就以为她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父母不再爱她了,所以她才敏感地以为父母在说她的坏话。

  其实,从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女孩的脆弱、依赖性强等弱点,都与她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关。正是因为她们注重关系,所以一旦她们觉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破裂时,就会表现得非常脆弱;正是因为她们渴望与父母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所以她们才会那么强烈地依赖父母……

  基于此,很多心理学家表示,那些认为“女孩好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的确,由于我们的女儿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为了赢得我们的欢心,她往往很顺从、很听话、很愿意与我们合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女孩之中,健康、懂事的女孩很多,但杰出、优秀的女孩子却屈指可数。在这种情况下,女孩的家长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养女孩容易,培养出优秀女孩却并非易事!

  那如何才能让女孩更加优秀呢?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从出生到7岁,女孩身上已经表现出了很多女性的天性。这其中,包括女性很多天生的优点,例如干净整洁、善解人意等,也包括女性很多天生的弱点,如敏感、依赖性很强等。在这一阶段,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女孩的这一特点,从而帮助她们强化自己的优点并改善自身的缺点,女孩才能更加优秀。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从出生到7岁,是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期!

  这也就是说,因为7岁之前,女孩的习惯、性格尚处在萌芽期,如果家长能够在这一阶段把女孩身上的弱点“一举歼灭”,那女孩就能被塑造得更加完美。

  具体来讲,在7岁之前,女孩身上天生的一些弱点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胆小脆弱,不坚强。

  人们常说,女孩是水做的。也许因为与水有关,女孩的性格中有很多温顺、柔和的因素。但是,如果女孩性格中的这种温顺的因素过多,人们便常常用另一些词汇来形容她,诸如胆小、脆弱、不坚强等。例如:

  她们怕黑;

  她们不敢一个人睡在房间里;

  她们害怕各种各样的虫子;

  ……

  所以,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女孩与男孩是完全不同的,她们就是“弱者”的代名词。

  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家长都对女孩疼爱有加,他们不仅在衣、食、住、用、行等各个方面,对女孩进行最细心的照顾和帮助,而且还试图在任何方面都避免女孩受到伤害。例如,当女孩做错事情时,他们会毫无怨言地为女孩承担所有的责任;当女孩面临选择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为女孩做出最佳选择……

  正是因为家长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帮助,女孩才有了不坚强的理由,也才有了凡事都依靠家长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女孩脆弱的天性才会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手臂擦破了一点皮,会哭个昏天暗地;内心受到一点点冲击,便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她……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恰恰是造成女孩脆弱的原凶。

  2.敏感,容易受伤。

  研究表明,从出生到7岁,女孩之所以表现得比男孩敏感,是因为她们对人、对事物的敏感度都要强于男孩。

  特别是在3~7岁这一阶段,小女孩能够通过各种感官来获得微妙的、细节性的信息,她们总是捕捉他人语言和行为中隐含的信息,尤其是一些她们自认为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在这些不利信息的暗示下,她们常常觉得别人的语言和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才表现得那样敏感。

  一天晚上,4岁的丽丽与爸爸一起看电视。丽丽拿着遥控器,一直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节目,但足足找了10分钟,她都没有找到。

  这时候,爸爸早已被不断变换的电视画面搞得心烦意乱了,于是对丽丽说:“你到底想看什么?”

  没想到,因为爸爸的这一句话,丽丽哭了半天,还一边哭一边对妈妈说:“爸爸不喜欢我,爸爸讨厌我。”

  人们都说小女孩容易小心眼,其实,这表达的就是女孩敏感这一特点。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女孩来说,她们的感觉就是这样奇怪,在与他人相处时,她们总会捕捉他人语言和行为中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来证明他人伤害了自己。再加上女孩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更加重了女孩感觉的敏感度。

  也许大多数的女孩父母们都接受了“女孩就是小心眼儿”的观点,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他们常常不把女孩的这种敏感放在心上。但心理学家却表示,如果女孩长期处在这种“努力证明自己受到了伤害”的状态中,这对女孩的心理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面对女孩敏感的表现,很多家长也常常给女孩灌输这样的思想: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心上,不要为那些没有必要的事情伤心……

  但事实上,对于7岁之前的女孩来说,家长们所讲的这些道理都是没有作用的。虽然女孩的大脑比男孩要发育得快,但在7岁之前,女孩还没有理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家长的这些道理对她们根本不起作用。

  那家长们应该如何引导女孩走出这种敏感的状态呢?

  对此,我为您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家长即使批评女孩,也要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爱!

  就拿上述事例来说,当爸爸了解到女孩这种敏感的感受时,就应该主动去安慰女儿。例如,爸爸可以把女孩搂在怀中,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是不是觉得爸爸不爱你了?其实爸爸一直都爱你。”当女孩敏感的心灵得到抚慰之后,她们那种受伤的感觉就会消失。当然,当女孩恢复平静之后,爸爸还应该引导她看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女孩才有可能从自己的行为方面找原因。

  3.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

  每个孩子都很依赖父母,但女孩们的这种依赖似乎要更加强烈。即使她们已经会走路了,她们也渴望母亲或者父亲能够抱着自己。即使到了五六岁,她们不再要求父母抱,但她们也希望父母能够一直陪在自己身边。

  为什么女孩们会表现出那样强的依赖性呢?

  事实上,在0~7岁,女孩依赖父母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研究证明,在母体中,婴儿处于一种被羊水包围的环境中,她们会感觉很温暖、很舒服,也会产生很强烈的安全感。但出生之后,由于脱离母体,她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疑惑和恐惧,她们希望通过依赖父母来破解自己的疑惑和恐惧感。所以,她们对家长们的爱和关注便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也许有家长会说,对于0~3岁的女孩来说,这一理由是成立的,但当女孩到了7岁时,难道她们还没有适应母体之外的环境吗?

  的确,对于3~7岁的女孩来说,她们已经适应了母体之外的环境,但在这一阶段,女孩的安全感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在下降。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大多数的家长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抱着她们。由于缺少这种肌肤的接触,女孩常常会产生这样的疑虑:是不是父母不爱我了?所以,在这一阶段,家长要增加一些与女孩肌肤接触的机会。例如,在女儿睡之前,给她一个拥抱;在与女儿交流时,拉着她的手,等等。

  并且有研究表明,女孩在婴幼儿期对父母之爱产生的那种信赖感一直会持续到青春期,这对她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0~7岁,女孩身上除了会表现出这些女性的弱点之外,还会表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女孩会过早地感觉到压力。

  由于天生就注重关系,大多数的小女孩很早就学会了关心他人,因为这一点,人们常常用懂事和善解人意来形容女孩。但在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女孩注重关系和善解人意这一特点,她们常常会感觉到在她们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压力。

  一位单亲母亲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与丈夫离婚后,女儿一直与丈夫一起生活。但两年之后,当我认真地与女儿待在一起时,我觉得我的女儿像变了一个人,她就像变成了丈夫的小妻子。她向我讲述丈夫的工作、他与女朋友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

  是的,大多数的女孩都是懂事和善解人意的,但家长不帮助她们分清自己责任的范围,她们很有可能就会过早地感受到成人的压力。就像上述事例中所讲的一样,一个6岁的小女孩本正处在自由玩耍的童年期,但父母的离异却让她过早地感受到了成人的压力,她会为父亲的工作以及经济状况担忧……如果她的父母再允许她继续思考这些问题,这些压力很容易就会使这个小女孩的心理出现问题,或者把她压垮。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女孩健康成长呢?

  事实上,如果家长在女孩小时候不帮她们分清自己的责任界限,女孩不仅会过早地感受到成人的压力,而且将来还可能在“委屈”和“受伤”中度过一生。因此,家长有责任让女孩从小就明白自己责任的范围。

  2.太多的道理对女孩根本不起作用。

  生活中,每当女孩犯了错误,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通过讲道理、做解释等方法来教育她们。但其实,家长的这一教育方式,对规范女孩的行为、引导女孩合作是毫无用处的。当然,这一结论是心理学家通过多次试验而得出的:

  在一所幼儿园内,心理学家把一个班的女孩分成两组,让她们玩橡皮泥。每当这个游戏结束时,工作人员就告诉第一组的女孩们:“游戏结束后,要把所有的橡皮泥收起来,不然橡皮泥就会被风干,以后就无法继续玩了。”

  对于第二组的女孩,每当她们玩橡皮泥的游戏结束时,工作人员不是对她们讲道理,而是不声不响地把橡皮泥装到盒子里收好。

  这个试验持续了一周,一周之后,虽然第一组的女孩们听了那么多的大道理,玩完橡皮泥后,她们仍然不知道把橡皮泥收好;而第二组的女孩则不同,玩完橡皮泥后,她们会主动把橡皮泥装到盒子里。

  由这个试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女孩来说,道理和解释对她们根本不起作用。对此,心理学家们给出的解释是,在7岁之前,女孩根本还没有理性思维的能力,她们的理性思维要到10岁左右才出现,在此之前,她们的思维仅仅是象征性的思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在女孩7岁之前,家长总是试图通过讲道理、做解释来教育她们,这对女孩思维的发展将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多数的女孩都是非常注重关系的,尤其在小的时候,她们强烈地渴望与父母建立稳固的关系,所以,她们常常通过一些合作行为来赢得父母的欢心。例如,即使父母讲的道理她们并不懂,她们也会强迫自己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这种教育就等于在强迫她们去理解事物,这会对女孩的思维发展造成负担。

  那么,在女孩0~7岁这一阶段,家长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女孩呢?

  其实,心理学家所做的那个试验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女孩,给女孩做出榜样。从出生到7岁,女孩正处在模仿他人的阶段,也许她们听不懂道理,但她们可以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像上述试验中所说的那样,要想让女孩玩完橡皮泥后把橡皮泥收好,家长没有必要给她们讲道理,只要用正确的行为给她们做出示范就可以了。

  因此,在女孩的理性思维能力没有出现之前,家长对女孩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想要女孩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那家长就应该及时把房间、厨房都打扫干净;

  ※如果想要女孩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每当遇到邻居时,家长就应该热情地打招呼;

  ……

  3.对性别会产生一定的好奇感。

  3岁之前的女孩,她们对性别的认识是模糊的,也许她们根本分不清,或者根本不在乎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3岁之后,女孩就有了一定的性别意识,她们知道自己是个女孩,也能通过服饰、造型等找出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她们还知道,爸爸和叔叔是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一种人。

  当然,当女孩有了一定的性别意识之后,很多家长也开始为女孩的一些行为而担心。一位母亲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女儿在4岁左右时,总会有意无意地摸自己的下体,我和丈夫对此都感到很尴尬。后来,听医生说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我还是感觉不自在。

  是的,对于这些小女孩来说,就像玩游戏会快乐一样,触摸自己的生殖器官也会产生一定的快感。虽然就像上述那位母亲所说的那样,很多家长会对此感到不自在,但事实上,对于这些刚刚有了性别意识的小女孩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这是她们对“性”探索的一种表现。

  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阻止女孩,并对她说:“别摸,丢死人了!”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根本不会阻止她们对那种快感的探索,女孩还会继续这种行为,但与以前不同,现在她会因为自己的这种行为产生罪恶感。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最明智的做法是:告诉她们这种行为是允许的,但必须要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才可以。这样女孩才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罪恶感,也不会沉迷于这种行为而不能自拔。

  那么,从出生到7岁这一阶段,为了塑造更为完美女孩,家长还要做些什么呢?

  方法一:增强女孩的男性特征

  女孩与男孩是不同的,这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在一些生活的细节中就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就拿孩子们玩的游戏来说,每个小女孩都喜欢洋娃娃等玩具,而那些小男孩们却不屑玩这些玩具;小男孩们爱玩手枪、飞机、变形金刚等玩具,而小女孩们对这些玩具却一点也不感兴趣,有时她们甚至还会讨厌这些玩具,因为她们会觉得这些玩具太暴力、不安全。

  为什么女孩和男孩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

  儿童心理学家表示,这与孩子们的天性有关。男孩天性爱动、喜欢冒险,所以他们会对那些带有冒险性的玩具情有独钟;而大多数的女孩都文静、喜欢安全,所以她们对那些让她们感觉舒服和温暖的洋娃娃会格外感兴趣。

  “男孩爱玩枪,女孩爱玩洋娃娃”,这已经是被所有家长都接受的一个事实,并且一直以来,家长们都在按着这一事实在做:如果自己生的是个男孩,就把他的房间涂成蓝色,然后买大量的汽车玩具、手枪玩具给他玩;如果自己生的是个女孩,就把她的房间涂成粉色,然后用大量的洋娃娃和玩具熊来装饰她的房间。

  然而,家长们的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女孩的成长。原因很简单:对于男孩来说,家长让他们玩那些冒险性的玩具,可以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竞争的品质;但对于女孩来说,家长总是让她们玩那些象征安全的玩具,这不仅会造成她们思维方式的单一,而且还会助长她们身上的那种女性天生的弱点。

  一位母亲曾这样担心地说过:

  从女儿出生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公主式的女孩。因此,我给她买了很多芭比娃娃、玩具熊等玩具,而且还经常给她讲那些公主们的故事。

  但随着女儿的成长我却发现,我越是这样培养她,女儿身上的那种女性天生的弱点就越明显。有一天,女儿竟抱着她的洋娃娃对我说:“妈妈,我也要等待我的王子把我救出城堡。”

  当时,我一惊,女儿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她一直这样消极地等待王子的出现,是不是她就会忽视自己的努力?仔细思考下,我意识到了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女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思想,这与我给她玩的玩具,以及给她讲的那些公主故事有着直接的关系。

  女孩玩女孩们爱玩的玩具,这无可厚非,并且这对女孩女性特征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通过与那些芭比娃娃接触,女孩可以养成干净整洁、注意自己外表的好习惯;通过与那些玩具熊做游戏,还可以培养她们的爱心,以及塑造她们细腻的情感……但家长们也应该注意,如果女孩每天都与这些洋娃娃和玩具熊接触,那女孩就会完全陷入到女性的世界里。长久如此,她自己所营造的这种充满安全感的环境,就会成为她们女性弱点滋生的温床。

  每个女孩小的时候都会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变成公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女孩每天接触的还是那些洋娃娃、公主童话,那女孩就会真的把自己想象成公主。就像上述事例中所讲的那样,在这些女性玩具和公主童话的包围下,女孩只能是消极地等待他人的帮助、消极地等待王子的出现。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女孩也许会有一些公主的气质,但在她们身上,更多体现的还是软弱、依赖等个性特征。

  那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女孩,才能对她们的成长更有利呢?关于这一点,家长可以借鉴以下两种科学的方法:

  ※一是,为女孩改写那些公主故事;

  ※二是,有意识地让女孩多玩一些男孩玩的玩具,以增强她们的男性特征。

  何谓“为女孩改写公主故事”?一位父亲对此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在女儿小的时候,她总会抱着她的洋娃娃缠着我给她讲那些公主故事,我很愿意给女儿讲这些故事,但我讲的公主故事与一般的公主故事不同。在我的故事中,白雪公主不是消极地等待小矮人们来救她,而是与小矮人合作,一起对付那个凶狠的后母;那个中了巫婆咒语的公主,也没有消极地等待王子的出现,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王子……

  通过这些公主故事,我一直向女儿传达这样的观念:公主并不是因为她是公主才赢得了别人喜爱,也不是因为她的美貌,人们才喜欢她;她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是因为她具有坚强、勇敢、机智等优点。

  在这种公主故事的影响下,女儿常常这样对我说:“我也要成为那个坚强、勇敢的公主。”

  是的,那些传统的公主故事常常会向我们的女儿传达这样的观念:因为她是公主,所以大家都喜欢她;因为她的美貌,她就能得到王子的爱……这些观念会使我们的女儿盲目地崇拜那些公主的权力和美貌,当然,她们也会毫无条件地接受公主的软弱和对他人的依赖。而这,显然只会把她们身上的那些女性的弱点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所以,上述事例中那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科学的。他也给女儿讲公主故事,但通过这些公主故事,他让女儿学到的是坚强、勇敢,他这是在有意识地增强女儿的男性特征。

  那么,家长又如何通过男孩玩具来增强女孩的男性特征呢?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家长必须要接受这样一个结论:让女孩玩那些男孩们玩的玩具和游戏,能够增强她们的男性特征。当然,这一结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教育专家经过调查研究而得出的。

  教育专家对某小学一个班级的女生进行了长达18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这些女生之中,有4名女孩一直都非常优秀,她们现在的职业分别是:律师、建筑设计师、政府要员和商界精英。而且,她们身上有很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坚强、有很强的进取心。

  同样的年龄,接受同样的学校教育,为什么这4名女孩会比别人更加出色呢?

  教育专家们从这些女孩的家庭教育中找到了突破口,他们惊奇地发现,这4名女孩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她们的父母对她们更多采用了倾向于男孩的教育。这其中包括,在她们小的时候,让她们玩一些男孩玩的玩具;和她们做一些男孩才喜欢的游戏和运动,如打篮球、赛跑等。

  由此,教育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女孩采用倾向于男孩化的教育,可以促使女孩更加优秀。

  其实,这些倾向于男孩化的教育方式之所以能让女孩更加优秀,是因为它弱化了女孩身上的女性弱点。在0~7岁这一阶段,公主式的教育方式只会助长女孩身上的女性弱点。但如果家长对女孩采用的是倾向于男孩的教育方式,这不仅可以弱化女孩的女性弱点,而且还可以增强女孩的男性特征。例如,男孩游戏的竞争性会让女孩明白,只有通过自己能力的提升才能赢得成功;家长带女孩玩的那些男孩游戏,以及参加的体育运动会告诉女孩,一个坚强、勇敢的女孩才能赢得他人的喜爱和尊重……

  当然,这一教育方式需要父亲的配合,如果父亲能够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女孩,这对女孩摆脱那些女性天生的弱点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还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对女孩进行倾向于男孩的教育,并不是说要把女孩当成男孩来养,这样做不但会使我们的女孩变成“假小子”,而且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其实,对女孩进行倾向于男孩的教育指的是,家长鼓励女孩女性特征的发展,同时还要用男性的坚强来弱化女孩身上的女性弱点。只有让女孩同时具备两种不同的品质:女性的细腻和体贴、男性的勇敢和坚强,我们的女儿才更加容易走向成功。

  方法二:理性教育让女孩更独立

  在大多数家长的眼中,女孩是柔弱的,是强烈需要他人保护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无条件地为女儿做任何事情。每当帮女儿做事的时候,这些家长都会自豪地这样想:在这种无忧无虑的环境下,我们的女儿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们的这些教育观点是否正确呢?一位母亲的讲述也许会带给我们某些启示:

  我和丈夫都非常喜欢女孩,我们把女儿当成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因此,我们一直把女儿当成宝贝,不但不让她做那些烦人的家务,而且每当她遇到难题时,我们都会及时地出现在她面前,为她提供帮助。

  女儿很信任我们,也很依赖我们,我们对此感到很满意。女儿大学毕业之后,我们为她联系好了工作,还为她找了一位很优秀的老公。我们以为从此女儿就可以过着很幸福的生活,但事实却与我们想象的正好相反,女儿不但没有幸福,她还离了婚。

  现在,我们才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女儿不但没有应对这些难题的能力,而且她几乎连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都处理不好。

  是的,在每位家长的眼中,女孩都是惹人怜爱的。但是,家长们必须弄明白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我们的女孩身上存在着女性天生依赖性强的弱点,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女孩的这种弱点是被家长激发出来的,并且是在家长的教育中不断增强扩展的。在女孩小的时候,也许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她会向家长求助,但如果每次家长都是毫无条件地为女孩提供帮助,或者不等女孩开口,家长就急着去帮助她,那当再次遇到困难时,我们的女孩往往连想都不想,就会把这些难题推给父母。

  其实,这就是女孩依赖性增长、扩散的一个过程。家长们可以这样想,除了我们,还有谁会长期包容我们连做家务都不会、处处都要依赖别人的女孩呢?

  人们都说女孩要像公主一样来养育。是的,每位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像公主那样高贵、有气质,但家长却忽略了,虽然公主们都拥有高贵的气质,但她们也是分很多类型的:有蛮横无理的公主,有处处依赖别人的公主,还有机智勇敢、能力出众的公主。所以,如果家长们都像上述事例中的母亲那样养育女儿:任何事情都帮女儿去做、任何困难都帮女儿去挡,即使这样的教育能使女儿拥有公主般的气质,但这样的公主只能是像上述事例中的那个女儿一样,没有任何能力,处处都要依赖别人。

  上述事例中女孩的结局是每位做父母的都不愿看到的。所以,要想避免自己的女儿也走入同样的结局,做家长的就应该在女孩小的时候,对她们进行理智的教育。

  那家长应该如何对女孩进行理智教育呢?一位母亲这样分享她的育女经验:

  我很疼爱我家的小公主,但我从来不娇惯她。在女儿5岁左右时,我就让她尝试着洗自己的小手绢、小袜子等;等她稍大一些,我就引导她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现在,我的女儿虽然刚刚上小学,但即使让她自己一个人在家我也放心,因为她完全有能力自己照顾自己。

  当然,让我最骄傲的还是女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记得她5岁那年,我带她去逛商场,因为人很多,我和女儿不小心走散了。当我慌张地跑到商场服务台时,却看到了一脸笑容的女儿,她正准备通过商场广播来找妈妈呢……

  女儿的自理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强,无论她走到哪里,我都不担心。

  由这位家长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家长对女儿的教育充满了理性。她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女儿,但她知道女儿的成长需要什么,女儿的未来需要什么,所以她把对女儿的爱融入理性之中,从小就培养女儿的自理能力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中,家长尤其是母亲常常会说这样的话:“女儿自己一个人在家不行,她根本就照顾不了自己”,“每当女儿离开我时,我都非常为她担心,怕她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不了”……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说,家长们之所以会说出这些话,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女儿,同时也不相信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持很明显的怀疑态度。当然,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说这些话的大多数家长对女儿的教育都是非理性的。

  所以,在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衡量家长对女孩的教育是否理性的方法,那就是——让女儿离开你独自生活几天,你是否担心。如果你能很自信地说:“没问题,我相信女儿!”那说明你对女儿的教育是理性的;但如果你对女儿的能力表示怀疑,虽然这说明了你是爱女儿的,但正是由于这种不科学的爱,证明了你对女儿的教育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的教育虽然有可能把女儿培养成气质不凡的公主,但她们的内心极度软弱,凡事都需要依赖别人。所以,就像前面事例中那个离了婚的女孩一样,她们的人生也不会很圆满。

  那具体来讲,家长应该如何对女孩进行理性教育呢?答案很简单,在女孩7岁之前,家长必须使女孩具备这些能力:

  能够简单地照顾自己,如洗自己的小手绢和小袜子等;

  能够帮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择菜、擦桌子等;

  有一定的主见,例如能够很快地判断出自己是想吃饺子,还是想吃包子;

  有一定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遇到了困难,能够做到不依赖父母,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

  当然,家长在对女孩进行理性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女孩的爱,只有把爱与理性相结合,我们的女孩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一章 女孩的成长历程——全面了解你的女儿(第2部分)

  二 8~12岁,培养女孩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

  8~12岁的女孩正处于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她们从梦幻般的世界走出来,开始去探索外面更新鲜的世界。这时她们的视野已经变得非常开阔,她们强烈地想要接触外面更精彩的世界。

  她们试图更进一步地了解周围的世界;

  她们能读、能写,面对很多的难题也应付自如;

  她们聪明机灵,能言善辩,已经不再相信父母的话都是对的,也开始对老师的答案表示怀疑;

  ……

  女孩们的这些表现都在证明这样一个事实:从8岁开始,她们已经长大了,她们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世界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多数的女孩在7岁之前都是以家庭、以爸爸妈妈为中心,她们十分在乎爸爸妈妈是否爱她们。如果她们觉得爸爸妈妈不再爱自己了,她们会向自己的洋娃娃倾诉,通过与洋娃娃做游戏来化解自己内心的悲伤。但8岁之后女孩的世界要开阔得多,她们不再缠着爸爸妈妈陪她们玩,她们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例如,她们可能会喜欢上收藏各种各样的香水瓶子;也可能对某些乐器非常感兴趣;而且,这一阶段的女孩已经有了自己的交际圈,也许她们还会沉浸在与朋友交往的乐趣中……

  除了眼界的开阔之外,细心的家长还会发现,在这一时期,女孩的学习能力突然增强:当同龄的男孩还在为争夺纸飞机而打闹时,女孩们已经在舞蹈教室里跳起了芭蕾舞;在同龄的男孩还在扮演奥特曼拯救地球时,女孩已经能够背诵上百首唐诗了……而且,在学校里,女孩的成绩也要远远领先于男孩。

  为什么这一阶段的女孩会如此优秀呢?

  研究表明,在8~12岁这个阶段,女孩不但身体比男孩发育得快,她们的大脑也要比男孩发育得快。在这一阶段,女孩大量的脑细胞都得到了更新,她们的海马趾异常活跃,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发育趋于成熟……不仅如此,她们大脑的血量比男孩多15%,她们大脑中主管语言的神经中枢要比男孩大1/3。正是由于大脑发育的这种优势,女孩对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对新鲜的知识和信息也充满了渴望。所以,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

  ※8~12岁,是女孩学习的最佳期,也是家长培养她们学习能力的最佳期。

  国外的教育专家也在无意间发现了这样一条真理:在8~12岁,女孩所学的才艺和技能,将会伴随她的一生。

  一位教育专家教一些15岁左右的女孩们学习弹钢琴,但他发现,这些女孩很快就分成了两“派”:第一“派”女孩很聪明,往往示范一遍,她们就已经掌握了弹钢琴的技巧;而第二“派”的女孩只能用“笨”来形容,往往示范很多遍,她们也只是了解皮毛,或者是根本就没有乐感,怎么努力也弹不好钢琴。

  同一年龄阶段,听同一个老师在讲课,为什么这两“派”女孩之间会存在这样大的差异呢?

  教育专家通过仔细研究这些女孩的成长经历,最终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来,那些很快就掌握了弹钢琴技巧的女孩在8~12之间曾学习过弹钢琴,而那些总也掌握不了技巧的女孩之前根本就未曾接触过钢琴。

  正是由于这次教育经历,教育专家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8~12岁,女孩所学的才艺和技能将会伴随她的一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这样的:由于脑细胞的更新,8~12的女孩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她们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就拿学习弹钢琴来说,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钢琴之后,由于某些原因,也许女孩会放弃弹钢琴,但女孩对音乐的那种敏感和理解将永远留在她的记忆里。所以,今后再学习弹钢琴时,女孩对音乐的优势很快就会被激发出来。但如果女孩在8~12岁之间并没有接触过钢琴,即使今后她对弹钢琴非常感兴趣,但由于她并没有受到过音乐的熏陶,她很可能就会对音乐缺乏敏感和理解。所以,即使非常努力,她在弹钢琴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造诣。

  当然,这也再次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8~12岁,是家长培养女孩学习能力,以及女孩掌握技能的关键期。

  然而,在生活中,大多数的家长常常会持有这样的观点:女孩子嘛,学那么多东西有什么用?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场景:

  当女孩对做手工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家长会不屑地对女儿说:“这东西没用,不要学!”

  当女孩想学某种乐器时,家长常常会用“太浪费钱”来打发女孩;

  女孩想报一个舞蹈班,但家长却常常用“你没耐性,还是别浪费时间了”来拒绝女孩;

  ……

  在8~12岁这一阶段,由于女孩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索欲望,她们有很强烈的学习热情。是的,也许她们的这种学习热情是一时兴起,也许她们的这种学习热情并不能持久地保持下去,但家长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在这一阶段拒绝让女儿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你不仅拒绝了女儿,而且还打击了她们的学习积极性。

  8~12岁的女孩一旦没有了学习热情,她们很有可能就会回归过去。例如,她们会沉浸在与洋娃娃玩过家家的游戏中,她们还会重复地阅读那些已经读过上百遍的白雪公主故事……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产生:女孩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与同龄的孩子拉开距离,甚至丧失学习能力。

  作为成人我们知道,一个丧失了学习能力,或者丧失了学习热情的女孩,她的人生基本上也就没有成功可言了。那么,在女孩8~12岁这一阶段,家长应该如何保持女孩的学习热情,如何培养女孩的学习能力呢?

  其实,在做到这一点之前,家长必须要了解女孩的学习优势有哪些。一般来说,在8~12岁这一阶段,女孩的学习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热情。

  到了8岁左右,对于任何不理解的事物,女孩都急切地想弄明白,她们的大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转动。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女儿几乎每天都在自己的身边问这问那,例如“天上为什么有一个太阳”、“花儿怎么会凋落”、“一年为什么有四季”等。

  这些在家长眼中都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女孩却总想问个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开始产生了厌烦情绪:“整天跟个小问号似的问这问那,烦都被她烦死了!”当然,还有些家长不耐烦地这样回答女孩的这些问题:“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你别再问了好不好?”

  也许大多数的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的这些做法就是在打击女儿学习的积极性。非常注重关系的女孩,看到家长对自己的行为这样厌烦,她们也许就会停止问问题,甚至停止对世界的探索。当女孩对世界的探索活动结束了,这也就意味着女孩的学习热情消失了。所以,为了不打击女孩的学习热情,家长不但不应该对女孩的那些问题感觉到厌烦,还应该激发她们的求知欲。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他的育女经验:

  一个秋天的黄昏,我和女儿在公园里散步。看着树叶一片片落下来,女儿问我:“爸爸,为什么这些树叶会落下来呀?”

  “因为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大树要保存足够的能量过冬。为了使自己不至于被冻死,它只好忍痛割爱,把这些耗费能量的树叶先扔掉了。”

  听了我的解释,女儿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但我又反问了女儿一句:“你说为什么这些树叶是向下落,而不是向上落呢?”

  女儿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还是摇着头问我:“爸爸,这是为什么呀?”

  这时,我把一本早已经准备好的《十万个为什么》交到她手中,并对她说:“它会告诉你。”

  从那以后,女儿的问题仍然很多,但遇到问题时,她已经不再问我了,而是自己去《十万个为什么》中寻找答案。

  有疑问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学习的机会,所以上述事例中这位父亲的做法很科学,虽然他为女儿详细解答了问题,但他却没有让女儿满足现有的答案,而是继续给女儿制造疑问,让她的探索一直延续下去。这样,女孩的学习欲望永远也不会停止。

  探索自然的奥秘,这是8~12岁女孩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个时候,也许她们的很多问题家长也没有办法解答,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没有必要着急,像上述事例中的那位父亲一样,只要给女儿介绍一位好“老师”——《十万个为什么》,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而且,家长这样做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及时让女儿感受到书籍的神奇,顺利地引导女儿爱上读书。

  2.在这一阶段,女孩出现记忆黄金期。

  人的记忆能力与大脑中的海马趾有关。海马趾位于大脑中部的边缘系统中,是一种形状像海马的物质,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存储人们的记忆。

  在8~12岁这一阶段,与同龄的男孩相比,女孩大脑中海马趾的体积要大得多,海马趾中的血液量和神经通路也要比男孩多得多。所以,在这一阶段,女孩拥有更为强大的记忆能力。

  人们常说,在小学阶段,女孩比男孩成绩好,女孩比男孩更聪明,其实这跟女孩良好的记忆力也有关系。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知识比较简单,主要是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所以,女孩在小学阶段的好成绩主要要归功于她们的记忆优势。因此,我们可以说,8~12岁,是女孩记忆的黄金期。

  正是因为在这一阶段女孩存在这种记忆优势,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家长们这样谈论自己的女儿:

  “我家女儿能背100首古诗了。”

  “我家女儿早把乘法口诀都背过了。”

  ……

  教育专家指出,家长们的这些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家长的这一做法很容易就会把女孩的注意力导向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上。我们知道,到了中学阶段,由于知识难度的增加,很多知识并不是仅仅依赖记忆就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的女孩在学习方面常常会遇到困难,她们的成绩常常会出现下滑现象。这样,小学阶段的优秀与中学阶段的落后就会形成巨大的反差,这很容易就会使女孩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使她们对学习丧失信心。

  所以,在这一阶段,家长既要引导女孩看到自己记忆的优势,又要引导她们看到自己不善理性思维的劣势。当然,如果家长能够帮女孩找到弥补自己学习劣势的方法,更会促进女孩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除了具备很多学习优势之外,在8~12岁这一阶段,女孩还会表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1.常常会挣扎在“好”与“坏”之间。

  到了8岁之后,大多数的女孩都感觉自己是个大姑娘了,她们时常会努力地表现自己,处处都想赢得他人的赞赏;但有时她们又常常会违背父母的规则、挑战父母的耐性。因此,在这一阶段,女孩的行为会变化多端,并常常会挣扎在“好”与“坏”之间。

  一位母亲这样评价自己9岁的女儿:

  最近两年来,我觉得女儿忽然长大了,她会时常帮我收拾屋子、给我捶背,还常常会讲一些好玩的笑话逗我开心,她的这些行为令我很欣慰。

  但有时她的一些行为也会令我很头痛。例如,她不小心弄坏了我的手表,但当我问她时,她会矢口否认;她会特别注重吃穿,有时还故意在同学面前摆阔……

  是的,在这一阶段女孩的头脑中常常会有两种想法:一是,她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想摆脱家长的束缚;二是,她们仍然希望父母能够像小时候那样照顾她们。这是两种自相矛盾的思想,受这两种不同思想的影响,女孩的行为常常在“好”与“坏”之间挣扎。

  在这一时期,女孩常常会努力地为自己树立正面的形象,就像上述事例中那位妈妈所说的,她会帮家长做家务、体贴关心家长,以及做很多令大家赞赏的事。但有些时候,她们的头脑中也会出现很多“灰色地带”:她们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好还是坏,也不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例如,她们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喜欢在同学面前摆阔等。

  我们可以这样说,8~12岁阶段的女孩就是一个矛盾体。但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你对女儿的看法,往往决定着她们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总是把目光盯着女儿的缺点看,每当她犯了错误,你总会揪住不放,还常常拿这些错误来羞辱她,那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直到彻底变成一个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孩子;

  但如果你总是及时地赞赏女儿的优点,那女孩也会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优点上面。一个相信自己有很多优点的女孩,永远也不会放弃父母对她的良好的期望。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女孩很快就会形成正确的是非意识。这样,她头脑中的“灰色地带”就会自动消失了。

  2.人际关系会变得非常复杂。

  在8~12岁这个阶段,女孩的人际关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她们开始摆脱那种以父母为中心的人际关系,而开始注重与同龄孩子,尤其是与同龄女孩的交往。在这一时期,女孩们常常会因为拥有友谊而充满安全感。当然,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她们身上的女性弱点也很明显地显露出来了。例如,当两个“最好的朋友”在一起时,她们不能容忍第三个女孩的介入,而“第三者”的介入很容易就会造成她们之间友谊的破裂。

  这一阶段的女孩很注重友谊,但她们还并不懂得友谊的真谛,因为她们身边“最好的朋友”总是在不断变换之中。

  一位母亲曾这样讲述了女儿的一段经历:

  一天,女儿从外面哭着跑回家,经过我耐心的引导,女儿终于说出了她如此伤心的原因。原来,她最好的朋友露露又和别的女孩建立了新的友谊,这让她接受不了。我知道友谊对这一阶段女孩的重要性,所以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安慰着女儿。

  几天后,当我担心地问起女儿与露露之间的友谊时,女儿竟然毫不在乎地说:“我现在和小敏是最好的朋友。”但我发现没多久,女儿最好的朋友又换了,我真搞不明白,这一阶段女孩的人际关系怎么这样复杂呢!

  其实,如果家长了解了这一阶段女孩的交友心理,就不会觉得她们的人际关系复杂了。8~12岁这一阶段的女孩虽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但她们的内心是孤独的,她们渴望能与同龄的女孩一起去探索。因此友谊的获得能够驱赶她们内心的孤独感,让她们感到安全。但这一阶段女孩对友谊的理解又是狭隘的,她们不希望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友谊被他人分享。因此,当“第三者”出现时,她们会产生嫉妒和怨恨之情,这很容易造成她们与好朋友之间友谊的破裂。

  在这一阶段,很多家长会对女儿很担心:“如果女儿总是生活在嫉妒和怨恨之中,这会不会对她产生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好朋友的“背叛”会令这一阶段的女孩十分伤心,但她们还会继续去寻找新的友谊,就像上述事例中的女孩那样,当她找到新的友谊时,就会把之前的怨恨全部忘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会对友谊有全新的一种理解,极少有女孩会把对某人的怨恨情绪带出童年。所以,家长没有必要对这一阶段女孩的友情忧伤太过担心。

  当然,在女孩与好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她也需要家长一定的帮助。例如,当女孩因为友谊破裂而伤心时,她需要家长的安慰;当女孩还没有找到“最好的朋友”时,她需要家长的鼓励……但家长不可以过多地介入到女儿与好朋友的交往中去。例如,对女儿的好朋友不友好、对女儿的好朋友妄加评论……这些都不利于女孩友谊的发展,而且有时还会引起她们的反感。所以,面对这一阶段女孩的交友情况,家长最科学的态度就是顺其自然。

  3.在这一阶段,家长应该及时培养女孩防范“性骚扰”的意识。

  8~12岁的许多女孩开始对男孩、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对“生命的真相”感兴趣。她们已经有了明确的性别意识,但在很多时候,她们并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这一阶段的女孩都非常单纯、善良,也正因如此,她们常常会成为犯罪分子眼中的“羔羊”。心理学家表示,在8~12岁女孩的眼中,世界是非常美好的,如果在这一阶段,女孩遇到了“性骚扰”或“性侵犯”,这会给女孩稚嫩的心灵留下永远都无法抹去的阴影。因此,家长必须要及时向女孩灌输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位家长是这样分享他的育女经验的:

  当女儿8岁时,我就开始对她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当然,我对她的教育常常是以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在家庭会议中进行的。

  在我们的家庭会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专门为女儿设置的“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大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我经常为女儿假设很多情况,让她来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

  “如果有一个陌生的男孩想约你去他家玩,你会怎么办?”

  “如果一位叔叔让你坐在他的膝盖上,不肯放你下来,你会怎么办?”

  “如果有人想脱掉你的衣服,你会怎么办?”

  ……

  在每次的讨论中,针对这些问题,虽然我们会讨论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但这些办法无非就是告诉了女儿对待“性骚扰”的三种方法:说“不”、逃跑、告诉大人。

  在复杂的现代社会,每位做家长的都应该向女儿灌输自我保护的意识。上述事例中这位家长的做法就非常科学,他把“女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作为家庭会议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提高了女儿对自我保护的重视。另外,很多犯罪分子常常从女孩的善良和无知入手,对她们进行“性骚扰”和“性侵犯”,但这位家长却通过假设的方式,明确地告诉了女儿,这些行为都是对她不利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他还把正确的解决方法告诉了女儿:说“不”、逃跑、告诉大人。这样,即使女孩真的会遇到这些假设的情况,她也会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

  当然,家长还可以通过约束的方式来避免女孩受到伤害。例如,家长可以给女孩制定这样的“规矩”:

  不要跟陌生人走;

  放学后尽快回家,如有特殊情况,要打电话告诉家长;

  在学校,要和同学一起上厕所;

  即使是好朋友让你脱衣服,你也不能脱;

  ……

  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知道,8~12岁,是女孩学习的最佳期。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利用女孩的这一优势,来提高她们的学习技能,以及培养她们的学习能力呢?家长们不妨借鉴以下几点方法。

  方法一:遵循女孩内心的意愿

  在女孩7岁前,家长们都在为女孩所表现出来的那些女性特征而感到惊讶:干净整洁、感情细腻、体贴他人……但当女孩到了8~12岁,家长就会发现女孩忽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有时,她们甚至敢一个人走夜路;有时,她们也会像男孩那样爬树……

  也许很多家长会很迷茫:“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的女性特征却在减弱呢?”

  其实,女孩的这些行为并不能说明她们的女性特征正在减弱。在8~12岁这一阶段,女孩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探索外面的世界上,她们的那些大胆以及冒险行为,是她们探索欲望以及学习活力的体现。

  在这一阶段,女孩们都会做一些与自己性格相符的活动。例如,一些女孩喜欢运动,她们就会常常去体育比赛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一些女孩善于交际,她们常常会组织一群小伙伴参加某种集体活动;有些女孩喜欢艺术,她们开始转向了艺术的殿堂追求成功……

  但大多数家长好像对这一阶段女孩的行为并不理解,他们常常会阻止女孩的某些行为,因为他们觉得女儿的行为有些太男性化、太离谱。于是,他们常常会有意地提示女孩要做一个淑女,他们常常把女孩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都“一棒打死”。

  我就曾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教育场景:

  一个8岁的小女孩在电视上看完西班牙的斗牛表演之后,非常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那个斗牛师好威风呀!我长大后也要做一名出色的斗牛师。”

  听女儿这样说,爸爸立刻嘲笑女儿说:“女孩子家,想做斗牛师,这简直太可笑了!”接着,他又严肃地对女儿说:“好了,别开玩笑了,把钢琴学好才是正事!”

  爸爸的态度令女孩很不高兴,虽然她并没有当面反驳爸爸,但每次练琴时,她都会带着很强的反抗情绪。

  在8~12岁这个阶段,女孩有时也会思考自己的未来,未来将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们也会时常跟父母谈起自己的这些想法。但并不是她们的所有想法都会得到父母的赞同,就像上述事例中所讲的那样,绝大多数的家长听到女儿想要做那些与传统女性身份不符的工作时,都会持否定的态度。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也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女儿内心的声音吗?

  就拿上述事例中的那个小女孩来说,她是真的想做斗牛师吗?的确,这是她内心的声音,但是,正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她是因为羡慕斗牛师的威风,才想让自己也成为斗牛师的。在这一刻,她仅仅看到了斗牛师威风的一面,并没有看到这个职业充满危险性的一面,所以,这是她在看问题不全面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

  由于看问题并不全面,或者是一时兴起,8~12岁的女孩们所说的话常常令家长很担心,但家长们那种直接否定的态度也会令女孩们很反感。我们都知道,女孩是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虽然她不会直接向爸爸表明自己的反感情绪,但她会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例如,不好好练琴等。所以,家长这种直接否定的态度对女孩的心理和行为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否定女孩的想法,就等于否定她们的探索欲望、学习热情,这对女孩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那在女孩8~12岁这一阶段,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女孩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呢?

  关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不管女孩的想法是否符合现实,你都应该先肯定她们的想法,然后再给她们相应的引导。

  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

  女孩在9岁那年告诉爸爸,她将来要做一个赛马选手,爸爸听后高兴地对女儿说:“好样的,女儿,你真勇敢,爸爸支持你!你去网上查查,成为赛马选手都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然后去努力就可以了!”

  当女孩得知要想成为赛马选手,必须要在身高和体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自己却属于那种娇小、柔弱型的女孩时,她终于明白了自己根本不可能成为赛马选手,所以她很快就忘记了这种荒谬的想法。

  后来,女孩又想过做运动员、面包师、理发师……不管她的想法多么平庸,或者多么不符合现实,她的爸爸从来就没有否定过她,而是不断地鼓励她:“只要你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你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的想法一直在变,但有一点一直都没有变,那就是她一直在努力。当然,这要归功于父亲对她的支持和鼓励。

  在8~12岁这个年龄段,由于女孩的探索欲望非常强烈,她们的内心常常会出现很多声音,虽然有时她们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甚至有些还非常荒谬,但如果家长对她们稍加引导,女孩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局限性。而且,如果家长们都像上述事例中的那位家长一样,不是去打击女儿的想法,而是去鼓励她们,那女孩肯定会充满探索和努力的激情。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家长一直对女孩的想法持鼓励的态度,这不仅可以激发她们的努力欲望和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她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例如,有些女孩喜欢运动,如果家长对女孩的这种兴趣加以引导,她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

  人们都说女孩应该“宠”着养,所以,当女孩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时,家长不妨多“宠”她一回,遵循她内心的想法,帮她去寻找真正的爱好。例如:

  当女孩对星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时,家长可以带她去参观天文馆,或送她一个望远镜;

  当女孩对阅读表现出兴趣时,家长可以帮她选几本有意思的书籍,或者告诉她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

  当女孩对画画很感兴趣时,家长不妨送她一些绘画工具,引导她把所看到的美好事物都画出来。

  方法二: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数学

  在小学阶段,由于女孩在学习热情以及记忆力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她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都遥遥领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约到了小学高年级,女孩的学习劣势也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她们非常不擅长逻辑思维,所以,数学这一学科常常会令她们感觉到恐慌。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女孩的这种学习劣势呢?

  事实上,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家长们必须改变一个固有观点:“女孩天生就不擅长数学”、“女孩学不好数学是很正常的”……

  其实,家长们的这些观点是不科学的。是的,由于大脑结构的差异,大多数男孩的右脑都比较发达,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所以,他们比女孩更擅长学习数学。但教育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家长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孩子的大脑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家长经常有意识地锻炼女孩的逻辑思维能力,她们的右脑也会发达起来,当然,这表现在大脑结构上就是,女孩右脑的体积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锻炼女孩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教育学家通过对男孩的逻辑思维进行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将数学融入女孩的生活中。对此,教育学家给出的解释是,大多数男孩的逻辑思维能力之所以会远远地超过女孩,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锻炼着自己的逻辑思维。例如,大多数的男孩喜欢算账,他们跟家长一起外出买东西,往往商家还没有算出价钱,他们在心中早已把价钱算出来了;他们喜欢玩那些数字游戏,即使是不睡觉,他们也要把那些数字游戏玩完……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这些过程中,男孩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其实,家长完全可以把男孩们的这种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借鉴到女孩的家庭教育中,在女孩的生活中也融入数学,让她们不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那么,具体来讲,家长应该如何把数学融入女孩的生活中呢?

  在这个时候,也许家长们首先想到的是,让女孩跟着自己去买菜、去超市买东西等,让她们来算价钱。在这里,我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我们的女儿本来就不擅长数学,也可以说,她们本来就对数学抱有一种恐惧心理。如果家长在买东西时让女儿来计算价钱,这就等于在公众场合考验女儿的数学能力,这不仅不利于女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增强她们对数学的恐惧及厌烦心理。

  当然,这个方法并不是不可以用,但要在女孩具备了一定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有一定自信心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因此,家长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增强女儿对数学的信心。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经验:

  女儿9岁那年,她忽然迷上了做饭。由于我和她爸都是上班族,所以,每天中午放学后,女儿都乐此不疲地回家自己做饭。

  一直以来,女儿的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所以,我便开始利用做饭来锻炼她的计算能力。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会问女儿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的中午饭你花了多少钱?”每当这时,女儿都会不厌其烦地一点点给我讲:“菜,×元;面条,×元;油盐酱醋,还有燃气,算×元吧,一共是××元。”

  有一次,我问女儿:“如果妈妈跟你一起在家里吃饭,还是吃同样的东西,你说我们俩会花多少钱呀?”

  女儿一边想,一边自言自语说:“如果妈妈也在家吃,菜要加倍,面条也要加倍,还有……”这时,我引导女儿说:“不用这样麻烦,你想一想有没有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

  女儿想了一会儿,突然兴奋地大声喊道:“我只要把最后的那个结果翻倍就可以了。”

  现在,因为这种有意识的锻炼,女儿的数学成绩总是远远高于其他的女孩。

  由这位母亲的讲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提高女孩数学自信心的两个方法:一是,让女孩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二是,让女孩掌握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

  其实,不仅仅是女孩,也不仅仅是针对数学这一学科,任何孩子学习任何知识都是这样的,只有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之后,孩子才有可能对这些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上述事例中这位家长的做法非常科学,她从女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培养女儿的计算能力。计算每顿饭花多少钱,这对于9岁的女孩来说并不算是很容易的题目,但由于这个女孩对此感兴趣,所以她会耐心地去计算。当她通过自己的能力,精确地算出自己每顿饭花多少钱时,这对她来说是很大的鼓励。当然,她也会由此而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这对女孩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锻炼。

  仅仅对数学产生兴趣还是不够的,要提高女孩的数学能力,还要让她掌握最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这个事例中,也许这个小女孩还没有学习过乘法,但家长的做法却使女孩提前体会到了乘法的简便。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就等于女孩自己探索出了一条数学规律。其实,数学中的规律有很多,对于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小女孩来说,每一条简单的规律都会带给她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都会极大地激发她们继续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她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这两个步骤看似很复杂,其实运用起来非常简单。如果家长能够运用这两个步骤去锻炼女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一定可以推翻“女孩不擅长学习数学”的说法。

  方法三:用艺术来滋养女孩

  随着童年中期的到来,此时的女孩多了很多莫名的情绪和感情,她们的小脑袋里总会浮现出很多复杂的想法,对周围人以及事物也有了全新的理解……

  此时,她们开始探索生命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她们的内心常常会有很多的困惑和疑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将到哪里去?

  ……

  带着种种的疑惑,女孩陷入了沉思,她们经常会对着天空发呆,天马行空地想象着世界和自己的未来,以及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她们的感情突然变得非常丰富、细腻,而且纷杂,她们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无限的探索和想象。如,她们想弄明白大人们做某件事背后的动机;她们想知道在自己和妹妹之间,父母更喜欢谁……

  一时间,许许多多莫名其妙的情愫积聚在女孩心中,让她们感到焦躁、烦闷、不安,她们会用大哭大叫来表达心里的不平衡,用生气、愤怒表示对不公平待遇的反抗……

  在8~12岁这个年龄段,女孩正处在快乐探索、充满活力的阶段,为什么她们会产生这些复杂的情绪呢?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莫名其妙的情绪是由于她们强烈的探索欲望而引起的。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女孩都能得出答案,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女孩都满意……所以,这些有益或无益的探索使女孩产生了这些复杂的情绪。

  这些复杂的情绪让女孩感觉到焦躁、烦乱,她们想把它们梳理好,但却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家长也想帮助女儿,但他们的方法常常会没有效果。对此,教育专家给女孩家长们的建议是:把女孩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转嫁到艺术中去。例如,让女孩学学音乐、绘画、舞蹈等,让她们在艺术中抒发自己的情绪。

  例如,一位家长是这样总结自己的育女经验的:

  我的女儿10岁了,我发现她最近很古怪,总是一个人对着窗外发呆。一次,她看见飘落的树叶,跑过来问我:“妈妈,叶子落下来就会腐烂是吗?我是不是也像叶子一样,有一天也会凋落呀?”

  我不知道女儿这是怎么了,但我意识到,女儿长大了,她开始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了。但她的情绪好像有些悲观,如果任凭她这种悲观的情绪发展下去,这对她的心理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有意识地让女儿去学习画画,有意识地让她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学会画画后,女儿画了很多幅表现生活美好的画。如,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和睦相处的场景,她和好朋友们在一起游戏的场景……渐渐地,我发现女儿的那些悲观情绪不见了。

  艺术的伟大就在于它能够引导人思考,进而逐渐改变一个人对事物、对生活的态度。作为女孩的家长,我们都应该像上述事例中的那位家长学习。大多数的女孩本来就容易多愁善感,在她们那些莫名其妙情绪的影响下,她们很容易会走向悲观。所以,家长可以用艺术引导女孩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就像上述事例中所讲的那样,家长多引导女孩去画生活中的那些美好场景,女孩的内心也会变得美好起来。

  除了转嫁女孩的不良情绪和延续女孩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之外,家长有意识地引导8~12岁的女孩学习艺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那就是可以促进她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各种能力的提高。

  在8~12岁这一阶段,女孩身体的发展任务以发展心脏和肺的功能为主。在这一阶段,家长引导她们去唱歌和跳舞,不仅可以使她们把空气顺利地吸入肺中,而且还可以丰富她们的情感世界,增强她们对生活的预见能力、好奇感。

 


你不能回复本主题,请先注册或登录。

Edited By Oldthree Ver2010